欢迎访问 交通运输法治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公路运输 > 正文

从“城市边角料”到“金角银边”

时间:2024-12-19 作者:佚名 来源:浙江省交通运输厅

  近年来,随着衢州市交通网络的不断扩展和完善,桥梁数量显著增加。这些桥梁下方的空间,因分布广泛、管理难度大,往往成为城市管理的“边角料”。垃圾堆积、杂物乱放、无序停车等问题频发,不仅影响了路域环境的美观,更埋下了火灾等安全隐患。

  

  衢州市交通运输部门在全面推进“两路两侧”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中,将桥下空间治理作为重中之重。通过多管齐下、综合施策,这些曾经的“城市边角料”逐步蜕变成为各具特色的“金角银边”。

  

  在G60沪昆高速芳村溪大桥下,这一变革尤为显著。常山县招贤镇山底村的一处桥下空间,原本杂草丛生、垃圾遍地,如今焕然一新,成为了一个集羽毛球场、篮球场、足球场和乒乓球活动区于一体的多功能运动场所。这一转变不仅解决了长期以来的管理难题,更为周边村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运动选择,提升了他们的生活品质。

  

  “未利用前,这里堆着建筑垃圾,无序停车等现象屡禁不止,不仅影响路域环境,还埋下了安全隐患。”衢州市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高速公路执法一队副队长姜伟介绍道。针对高速公路桥下空间管理成本高、环境差、秩序乱等“老大难”问题,该队探索出了一条“管用并举”的新路径。在该队对接和指导下,山底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共同推进了桥下空间的综合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按照“一桥一策”的原则,全面梳理现状,深入挖掘桥下空间提升项目,通过联合属地部门、高速经营单位等多方力量,共同推进桥下空间的景观设计、功能植入和桥体彩绘等工作。

  

  除了芳村溪大桥外,衢州市还积极推动了一批高速桥下空间整治利用样本工程的建设。目前,全市已成功开发利用31处桥下空间,盘活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这些曾经的“灰色空间”如今焕发出了勃勃生机,成为市民群众休闲娱乐、运动健身的新去处。

  

  在桥下空间治理过程中,衢州市交通运输局及相关部门还根据桥下空间的利用价值采取了不同的治理措施。对于利用价值不高的桥下空间,采取封闭措施并加强后期监管;对于利用价值较高的桥下空间,在确保桥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改造提升。通过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桥下空间的环境和秩序得到了显著改善,周边区域的整体形象和宜居水平也得以提升。

  

  衢州市还积极探索桥下空间的多元化、创新性利用方式。在沪昆铁路柯城区花园街道叶篷村段的夹心地块,市、区交通运输部门与铁路部门紧密合作,将原本的荒地平整后种植农作物。经过清表作业和乡村振兴公司的运营,这片土地种上了水果玉米并产生了可观的收益。玉米采摘结束后,还将种植油菜等农作物,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原文链接:http://jtyst.zj.gov.cn/art/2024/12/16/art_1229318207_5903979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交通运输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