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交通运输法治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法制监督 > 正文

安徽局全力推动邮政快递业绿色发展

时间:2022-07-07 作者:佚名 来源:安徽省交通运输厅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快递包装绿色治理重要指示精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安徽省加快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工作方案》39条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工作,安徽局多措并举建立健全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体系,加速实现快递包装绿色转型。

  一是推进快递包装绿色化。协助3家生物基可降解制品厂商获“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成立安徽省快递包装绿色发展产业联盟,搭建快递包装绿色产业合作交流平台。推动辖区内生物基可降解制品厂商与邮政、快递企业开展深入合作。省邮政公司将蚌埠天成的环保快递袋列入集中采购目录;韵达总部与包装企业签订了250万只环保快递袋采购合同。

  二是推广快递包装减量化。开展邮件快件过度包装和随意包装专项治理,督促寄递企业对照相关规定制(修)订本企业包装操作规范并向邮政管理部门进行备案,将规范包装操作列入员工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内容。引导企业使用低重高强包装箱,全面推广应用“瘦身胶带”和免胶带纸箱,推行简约包装,有效降低邮件快件包装平均用量。寄递企业通过推广使用电子面单、规范包装操作、减少胶带使用、印刷减量等措施推进包装减量化,目前品牌快递企业电子运单使用基本实现全覆盖。邮政、德邦采用免胶带包装箱逐步替代传统包装箱,折叠简单,包装更牢固,大大减少塑料胶带使用量。

  三是促进快递包装循环化。省邮政公司试点推广“两城一箱•邮情邮意”周转箱,具备耐磨抗摔、防水防潮、可循环使用等特性;顺丰推广使用循环包装箱“丰·BOX”和易碎品可循环包装箱“小蓝箱”,每个包装箱可循环使用80余次,受到消费者广泛欢迎。淮南市邮政管理局积极推广可循环快递箱,引导消费者购买“周转箱全年使用权”,即“一次付费,全年使用”。

  四是抓好绿色治理常态化。持续开展重金属和特定物质超标包装袋、过度包装、塑料污染等专项治理,督导企业开展自查自纠。全力推动邮政业用品用具监管方式改革,开展邮政业用品用具检查和产品质量抽检工作。指导主要品牌寄递企业与电商企业沟通协作,推动电商企业为快递企业提供标准快递包装,共同落实包装绿色治理要求。

  五是大力推动快递包装示范化。芜湖局发挥“快递示范城市”试点工作引领作用,开展可循环、可折叠快递包装规模化应用试点工作。铜陵局按照《国家局办公室关于开展邮政业绿色网点和绿色分拨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结合铜陵实际,开展行业绿色创建试点工作。宿州局牵头主要快递品牌快递企业与妙顺环保科技公司签署《宿州市邮政快递业绿色包装战略合作协议》,首批研发生产10万个简约化、复用化可降解快递包装袋,投入使用后收到良好的社会口碑和经济效应。

  六是宣传引导社会化。在全省广泛开展绿色快递进机关、进小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医院“五进”活动。在社区、高校、商务中心等场所规划建设快递共配终端和可循环快递包装回收设施。在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时,支持快递共配末端和可循环快递包装回收设施建设。鼓励电商企业、快递企业与商业机构、便利店、物业服务企业等合作设立快递包装协议回收点,投放快递包装废弃物的回收设施,推进快递包装废弃物的规范化、洁净化。共设置符合国家或地方标准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的邮政快递网点数量7150个,回收复用瓦楞纸箱1062.5万个。中通、菜鸟驿站、德邦快递使用的快递包装袋可降解更环保,并在包装物上印制绿色环保宣传标语。

  下一步,安徽局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邮政局“9917”工程,坚持以“降碳”“减碳”为目标,提升快递包装标准化、绿色化、循环化水平,持续推动全省邮政业高质量、绿色、可持续发展。


原文链接:https://jtt.ah.gov.cn/public/21701/12104263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交通运输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